在北京市朝阳区城管委固废科工作人员的电脑界面上分类垃圾收集量实时更新,清运车辆轨迹追踪,末端设施处理画面清晰可见,如今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愈加智能化和精细化。朝阳区全力打造的生活垃圾全流程精细化管理系统已建成并试运行,进一步完善了生活垃圾排放全过程管理制度,实现从前端到末端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精细化管理全覆盖。
率先启动生活垃圾排放登记,早在2019年,结合全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朝阳区先后分四批次在全区43个街乡开展朝阳区生活垃圾排放登记系统建设。截至目前,已完成2200余个小区和3.6万余个公共单位责任主体信息采集工作,安装身份识别卡1.8万余个,全区各街乡共分发身份识别卡手持机437台,分发身份识别卡8.5万余个,街乡生活垃圾排放登记系统有效运行,为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系统建设奠定基础。
全流程数据纳入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系统,朝阳区现有245座密闭式清洁站完成计量称重设备、超高频电子识别设备(进/出站)、视频监控系统安装,并接入精细化管理系统;现有各类直收直运车辆257辆全部加装了计量称重设备、超高频识别读卡器、GPS定位系统,精细化管理系统接入率100%;现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4座,分别是高安屯焚烧厂、高安屯焚烧中心、高安屯餐厨厂和高安屯卫生填埋场,全部完成了视频监控、计量称重数据与精细化管理系统对接,实现数据实时抓取。
区级生活垃圾全流程精细化管理系统搭建完成并投入试运行,形成了“43+257+245+4”的生活垃圾管理模式(即整合43个街乡前端投放数据、257辆直收直运车辆、245座密闭式清洁站、4座末端处置厂的称重计量和监控数据)实现了对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环节的数据统计、分析、异常数据报警和可视化监管。
垃圾分类全流程精细化管理系统让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如虎添翼,朝阳区实现了生活垃圾分类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闭环管理。后期还将不断拓展完善精细化管理系统设施的覆盖范围,除生活垃圾转运、处理设施外,要将可回收物中转站、大件垃圾处置中心等设施纳入精细化管理的监管范畴,同时还会在使用功能方面继续优化,包括视频监控接入、非台账车辆进场预警、手机客户端开发等,让精细化管理系统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