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作为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承担着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的战略任务和重大职责。最近的这十年来,云南省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断取得突出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
在此过程中,推动城镇环境基础设施不断优化,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不断提高,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全面启动江河湖库清漂专项行动,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如今,经过多年努力,湖泊水质逐年见好,已经产生了肉眼可见的变化。
日前,在中共云南省委召开的“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专场发布会上透露,云南省采取多种有力举措,切实强化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顶层设计,推动精准施策系统治理走深走实,近年来湖泊水质逐年见好。
为实现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工作提质增效,云南省在多个方面努力做好顶层设计工作。经过云南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九大高原湖泊水质稳中向好。与2012年相比,2021年,抚仙湖、泸沽湖水质保持Ⅰ类,洱海水质由Ⅲ类提升到Ⅱ类,阳宗海水质保持Ⅲ类,滇池草海水质由Ⅳ类提升到Ⅲ类,程海水质达到Ⅳ类。
未来,云南省还将会紧紧抓住减少入湖污染负荷这一核心,从源头抓起,用治本之策,抓好湖泊保护治理工作。
治污水。大力推进城镇生活污水、村庄生活污水、工业和旅游业污水、黑臭水体治理,构筑全流域、全方位、全时段水污染防治体系;治农业面源污染。坚持标本兼治,来一次农业生产方式的革命,大力推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大幅削减入湖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治垃圾。做好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处理,规范整治垃圾填埋场,完善垃圾分类收运体系,从源头上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改善湖泊水生态。既要通过源头治理,控制污染源,也要通过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推动流域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水安全得到整体改善。
(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